腸道-心臟-腦軸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研究這三個重要器官系統的相互關聯性。其中一個器官的健康對其他器官有重大影響,而這種互動背後的機制是化學、神經和免疫訊號的複雜互動。這種關係清楚地顯示出人體是一個整體,其中所有部分都是緊密相連的。
腸道通常被稱為「第二個大腦」,因為它有自己的神經系統 - 腸神經系統 (ENS)。這個網路包含約 1 億個神經元,比脊髓還多,可以獨立於大腦運作。此外,還有腸道微生物群,這是一個生活在消化道中的龐大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體不僅負責消化,也是調節免疫系統、製造神經遞質和控制發炎的關鍵角色。數十億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形成一個影響整個身體的生態系統。
迷走神經在腸道和大腦之間的溝通中扮演核心角色。這條第 10 顱神經從腦幹延伸至腹腔,並持續向兩個方向傳輸訊號。如果腸道出現紊亂,例如菌群失調或發炎,訊號就會經由迷走神經傳到大腦,導致情緒失調、憂鬱甚至認知障礙。
第二個大腦」一詞的創始人 Michael Gershon 博士解釋說:
"腸道具有非凡的自主性和大量的神經元資源。腸道神經系統有可能影響我們的情緒和塑造大腦的健康"。
腸道和心臟是透過炎症的系統調節而連結在一起的。腸道屏障被破壞(也稱為「腸道滲漏」)會讓有害細菌和毒素進入血液。這些毒素會引發全身的發炎反應,也會影響心臟健康。
某些腸道細菌會產生三甲胺 (TMA),並在肝臟中轉化為三甲胺 N-氧化物 (TMAO)。研究顯示,TMAO 含量增加與心臟病發作、中風和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較高有關。
該領域的主要研究人員 Stanley Hazen 博士解釋說:
「微生物組對心血管系統有深遠的影響,有針對性地調節腸道細菌可能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一種很有前景的方法」。
腸道和大腦之間的聯繫是透過神經系統(尤其是迷走神經)、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來中介的。菌群失调会破坏肠道中产生的神经递质的平衡。這會增加神經和精神疾病的風險。
微生物組研究領域的頂尖專家 John Cryan 博士強調:
"微生物組對我們的大腦和心理有深遠的影響。有關腸道-大腦軸心的研究顯示,我們有可能透過操控微生物群來影響心理健康"。
心臟和大腦通過自律神經系統進行溝通。壓力和情緒對心臟健康起著關鍵作用。慢性壓力會激活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 (HPA 軸),並增加所謂的壓力荷爾蒙 - 皮質醇的釋放。
心臟健康研究先驅 Dean Ornish 博士解釋道:
「愛與親密是強而有力的治療方法。真正滋養心靈和大腦的不只是藥物或手術,而是與他人、自己和更高現實的連結生活"。
有關腸道-心臟-腦軸的研究顯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促進這三個器官系統之間的互動有多麼重要。
地中海式飲食富含蔬菜、水果、堅果、全麥產品、健康脂肪 (例如橄欖油) 和魚類,已證明對微生物群非常有益。它能促進有益細菌的增殖,而有益細菌能產生短鏈脂肪酸,具有抗發炎效果,並維持健康的腸道屏障。
因研究端粒而獲得諾貝爾獎的 Elisabeth Blackburn 博士說:
"保持我們細胞健康的不僅是健康的飲食和運動,還有減輕壓力。了解微生物群及其與大腦和心臟的關聯可能是預防醫學的未來"。
腸道-心臟-腦軸說明了器官系統之間的關係有多密切,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有多大。促進腸道健康的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大幅降低罹患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
科學已經告訴我們,我們可以透過有意識的飲食、運動、減壓和照顧我們的微生物群來促進身心健康。這種全方位的方法不僅能讓身體更健康,還能讓心靈更平衡、生活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