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degard von Bingen (1098-1179,神秘主義與音樂)
這位德國神秘主義者和作曲家視心臟為靈魂的所在地和神聖靈感的來源。在她的著作和歌曲中,她強調心靈健康和與神聯繫的重要性。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文學家)
歌德在他的作品中使用心來象徵人類的感情和激情。在《少年維特的悲哀》中,心象徵著主人公強烈的情感體驗。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詩人)
這位美國詩人常以心比喻內心狀態和情感深度。她在詩中探索人類心靈的複雜性及其秘密。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繪畫)
梵高視心為藝術激情的源泉。他濃烈的色彩和筆觸反映了他與心靈相關的情感深度。

聖雄甘地 (1869-1948,政治與靈修)
甘地強調心靈在實踐非暴力 (ahimsa)與齋戒 (satyagraha)時的重要性。對他而言,純潔的心是道德行為和靈性純淨的必要條件。

Antoni Gaudí(1852-1926,建築)
這位加泰羅尼亞建築師在設計中融入了有機圖形,以心作為生命和活力的象徵。他的作品,如 Sagrada Família 等,都反映了這種象徵意義。

雷納‧馬利亞‧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文學家)
這位奧地利詩人視心靈為人類存在的中心,也是藝術靈感的來源。在他的《Duino Elegies》中,他將人類心靈的深處主題化。

巴勃羅‧聶魯達(Pablo Neruda,1904-1973,詩人)
這位智利詩人以心象徵「愛」與「激情」。在他的情詩中,心經常是強烈情感體驗的中心。

Salvador Dalí (1904-1989, 超現實主義)
這位西班牙藝術家將心形融入他的超現實主義作品中,作為慾望和潛意識的象徵。他的繪畫常呈現扭曲的心形,具有深刻的心理意義。

Maya Angelou (1928-2014,文學與民權)
這位美國作家和活動家強調面臨逆境時心的力量。在她的自傳作品和詩歌中,心象徵著堅韌和慈悲。

魯米 (1207-1273, 蘇非教派)
對蘇非詩人魯米來說,心是一面反射神光的鏡子。他形容心是通往愛與智慧的大門,連接著人與神。

达・芬奇
達文西視心臟為生命的中心,並進行了開創性的解剖學研究。對他而言,心臟不僅是身體器官,更是人類生命力和力量的象徵。

Blaise Pascal (1623-1662,數學與哲學)
Pascal在他的名句中強調心的直覺智慧:「心有其理,而心不知」。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文學家)
莎士比亞經常在他的戲劇中將心靈主題化為激情、愛情和內心衝突的所在地。對他而言,心是複雜的人類情感的隱喻。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音樂)
貝多芬視音樂為心靈的語言。他的作品表達了深刻的情感和內心的掙扎,顯示出心是靈感的來源。

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文學與靈性)
泰戈爾是印度詩人和哲學家,他視心為人與宇宙合一的地方。對他來說,心是愛情、詩歌和神聖真理的通道。

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心理學家)
榮格將心臟視為意識與無意識整合的象徵。對他而言,心代表靈魂的核心和個人化的過程。

德肋撒修女(1910-1997,人道主義)
德肋撒修女視心為無私與慈善的中心。對她來說,心靈是神聖的愛發揮作用的地方。

弗里達-卡洛(Frida Kahlo,1907-1954,藝術)
卡洛經常在她的繪畫中描繪心,以表達情感的傷痛和精神的力量。對她來說,心是痛苦和堅韌的象徵。

艾克哈特‧托爾(Eckhart Tolle,1948年至今,靈性學)
托爾將心靈描述為與更高的自我相連接的存在之地。對他來說,心是體驗內在平和與開悟的關鍵。